{{ $t('FEZ002') }}輔導處|
長期從事臨床工作的精神科醫師,看到兩代間的溝通困境,她提出具體方法,幫助父母瞭解孩子,並培養孩子抗壓能力。
■協助孩子解讀壓力
不是只有成年人會有壓力,年輕人也有他們的壓力。問題不在壓力,而是如何解讀壓力。
當發生一個壓力事件,如他被迫選擇不喜歡的科系或被迫補習,孩子只用單一的思考模式或價值觀,也就是他只能用一種方式去解讀事件時,就是一種危險,他們會覺得事情無法改變、無法解決,所以想用自殺去停止。
所謂「當上帝關上一扇門,一定會開另一扇門」,大人可以努力的是讓孩子有廣角看到其他的門。
例如,孩子覺得功課壓力大,活著沒意思,家長可以回問:「一定都要讀書嗎?」或是「我沒走過不讀書的路,我們可以一起來摸索。」麻煩的是,父母自己常常就只有單一價值觀,如「升學是一定要的」,所以當孩子在一個地方跌倒時,沒辦法看到其他希望。
■協助孩子處理情緒
到下個階段,孩子遇到壓力後,產生了負面情緒,要教會孩子觀察情緒、拆解情緒。
情緒像個溫度計,會有波動。學會自我觀察,就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?討厭什麼?什麼事會讓自己有情緒。
■讓孩子信任你,知道你永遠支持他
聽起來像陳腔濫調,但和孩子建立信賴關係非常重要。當孩子遇見麻煩時,他會知道無論事情多麼無望、多麼棘手,他知道他可以信賴你,你會了解他,也會有方法解決。
不要害怕當面談,不要猶疑著不採取行動,你能做的事很多。
2006/10/01 · 作者 / 黃惠如 · 出處 / 康健雜誌 第95期
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63672
{{ $t('FEZ003') }}2019-09-27
{{ $t('FEZ014') }}2019-09-27|
{{ $t('FEZ004') }}2025-09-03|
{{ $t('FEZ005') }}56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