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$t('FEZ002') }}輔導處|
辨認及診斷憂鬱症
憂鬱症經常是未被注意、而且沒有被治療的。照護者常常未能將疲累、頭痛、疼痛、或是失眠這些生理症狀和憂鬱症聯想在一起。
而憂鬱的人,又往往會否認或輕忽他們的症狀,或把他們合理化,認為僅是壓力造成的。許多人因為誤將憂鬱症的診斷聯結成人格或意志力的挫敗,而刻意不求助醫師。縱然精神疾病帶來的烙印已經減輕,人們卻仍然會因為缺乏相關知識、擔心旁人的眼光、以及對隱私權的考慮,而不願意在需要時去尋求幫助。
不過,也因為對於醫師及一般大眾來說,憂鬱症已經比較廣為被接受是一種醫學疾病,對其辨認及診斷的機會也就隨之逐漸增加。
n 你覺得憂鬱嗎?作個測驗吧
幫助你確認自己是否罹患憂鬱症的方式之一,是填寫問卷。
|
在過去兩週中,你多常為下列的問題所困擾? |
很少 |
偶爾幾天 |
超過一半的日子 |
幾乎每天 |
1 |
老是提不起勁做事或興致缺缺 |
|
|||
2 |
感覺低潮、憂鬱、或無望 |
|
|
|
|
3 |
很難入睡、持續睡眠有困難,或是睡得太多 |
|
|
|
|
4 |
容易累或活力低落 |
|
|
|
|
5 |
食慾不佳或是飲食過量 |
|
|
|
|
6 |
覺得自己很糟或是個失敗者,或覺得都是自己害家人和自己心情不佳 |
|
|
|
|
7 |
很難專心(例如閱讀報紙或是看電影) |
|
|
|
|
8 |
動作或是說話變得很慢,以至於別人都注意到了,或是相反地,變得躁動或坐立不安,比平時的活動量大了許多 |
|
|
|
|
9 |
有自我傷害的想法,或是認為自己死去比較好 |
|
|
|
|
統計:很少 次 偶爾幾天 次 超過一半的日子 次 幾乎每天 次 |
|||||
以上的問卷有數種計分方式,其中一種是:
如果你回答「超過一半的日子」或是「幾乎每天」超過三次,而且其中包括問題1、問題2或兩者都有,你就可能患有憂鬱症,需要尋求醫師的幫助。 當你對憂鬱症有疑問時,不管你在問卷中計分多少,也應該尋求醫師的幫助。 |
如果測驗的結果、或是你自己的感覺,讓你認為自己可能患有憂鬱症,就要向能給你幫助的人求助。許多人都能提供協助,讓你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,並且辨認憂鬱症是否就是你症狀的來源。
l 向家庭醫師預約就診。
l 請家人或是朋友推薦精神科醫師(psychiatrist)、心理醫生(psychologist)或是心理諮商師(counselor)。
l 打電話給當地的社區心理衛生組織或是心理衛生中心。他們經常提供免費或是費用較為低廉的服務。
l 向你的牧師或是靈性導師尋求建議及轉介。
l 打電話給當地的諮詢服務或是生命線。
倘若懷疑自己有憂鬱症,儘快向家庭醫師預約看診(如果你有專屬的家庭醫師的話),或者向其他心理衛生專業工作者求助。
若你的症狀嚴重、干擾維持正常日常功能的能力、對目前的治療似乎沒有反應、或者家庭醫師或其他健康照護專業工作者為你轉介時,你則需要向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師求助。
n 診斷的步驟
在向專業心理衛生工作者預約看診之後,會發生什麼事?有時在一次會談之後,他便可以判定你是否罹患了憂鬱症。在其他情形下(特別是憂鬱症伴隨其他疾病、或是複雜的生活情境發生時),若要肯定地做出診斷,則需要更多次的會談才能達成目標。
除了判定是否罹患憂鬱症,確認罹患哪一種形式的憂鬱症也很重要。並不是每種形式的憂鬱症,都對治療有一樣的反應方式。為了提供最好的治療,健康照護提供者需要了解罹患憂鬱症的種類。
n 診斷憂鬱症需要下列步驟之一、或是更多:
接受診視以及詢問醫療史在初次會談時,健康照護提供者可能會請你描述症狀、感覺以及你所關心的事。他也會詢問過去的醫療史。
你可能會被詢問的問題包括:「你可曾在過去發生過憂鬱的狀況?或者是,在過去感受到和現在類似的感覺?」「你最近有沒有經歷其他的健康問題?」你也可能會被詢問關於家人的健康情形。
身體理學檢查以及檢驗如果你接受家庭醫師或是精神科醫師的診視,他可能會需要進行身體的理學檢查,也可能會需要進行血液檢驗,以確認是否有其他的醫學狀況導致你的症狀。血液檢驗可以評估肝臟以及腎臟的健康狀態,並且能夠辨認一些可能造成憂鬱症的情況,包括甲狀腺疾病、腎上腺疾病、貧血以及感染症等。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63996&eturec=1&from=etu
{{ $t('FEZ003') }}2019-09-27
{{ $t('FEZ014') }}2019-09-27|
{{ $t('FEZ004') }}2025-09-03|
{{ $t('FEZ005') }}58|